查看原文
其他

走亲访友,孩子不爱叫人,家长一脸尴尬如何是好?

春节期间,许多家长会带孩子走亲访友,一大家子出去玩,免不了要叫人。平日里嘴巴甜甜的孩子却不爱叫人了,父母不断提醒才勉强叫一声,爱理不理的。别人给他吃的,也不说谢谢。别人跟他打招呼,他也不回应。

 

遇到这样的情况,家长都要挠头了,批评孩子几句他又不高兴了,留家长自己面对着亲友很尴尬;给孩子代劳吧,又感觉怪怪的,让孩子缺少了锻炼与人交流的机会。


孩子认生,不爱叫人,该怎么办呢?

究竟孩子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?


认知能力发展,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

随着孩子长大,观察能力更强,注意力范围更广,他们会注意到原来没有关注的细节,对于一些成人的着装、说话的方式、对自己的态度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感知和判断,如果有些作法让孩子不喜欢,比如对别人摸自己的脸感觉不舒服,就可能因此不高兴,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,不再热情地回应别人。

自我意识发展,孩子更在意别人的评价

一般孩子到了2岁多,开始形成“我”的概念,逐渐能够分清楚自己和别人,对自己的外表、衣服等更加注意,同时对别人怎么看自己更加敏感。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发展,对自己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感觉,因此别人一些无意的语言或行为就会给孩子不同的感受。例如成人夸孩子衣服漂亮,但孩子可能对自己穿这件衣服是不是好看还不确定,所以出现回避的行为。

孩子情感体验分化,对熟人的评价更在意

孩子3、4岁情感体验迅速发展,体验到更加复杂的情绪,如喜欢、愉快、生气、厌恶、悲伤等,一些情感细腻、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会有更加复杂的感受。比如,孩子觉得大人穿皮草是伤害小动物,所以会体验到强烈的厌恶感。同时,由于熟人和父母接触的机会更多,更容易把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和评价传递给家长,家长又会把这些话反馈给孩子。因此,孩子对熟人的态度会比较谨慎,而对于陌生人,孩子还是想给别人留下积极的好印象,所以反而在他们面前更容易出现打招呼的行为。

成人某些不当作法的影响

很多孩子开始的时候愿意跟别人打招呼,但有时候成人只顾自己说话,忽视了孩子,还有的家长总批评孩子说,看看别人,嘴巴多甜呀!还有些家长觉得只有孩子“叫人”才是打招呼,但其实拥抱、挥手、微笑等也是打招呼的不同方式。




面对孩子打招呼行为的变化,

家长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。


一不要:在众人面前强迫孩子

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爱跟别人打招呼,能给自己挣面子,别人会觉得自己是个好家长,所以有时候孩子的行为成为家长的“心理需求”。因此,家长要觉察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,当孩子不愿打招呼的时候,一定是有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感受,所以家长不要当众批评或者强迫孩子,否则只会使孩子觉得没面子,反而显得更逆反。

二不要:强求孩子“表面顺从”

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点,有些孩子可能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,不喜欢的人就不打招呼。有些孩子可能迫于家长的压力表面顺从,但是内心有很不舒服的感受,长此以往,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。




1.和孩子一起打招呼

很多家长往往见到熟人后,都会首先让孩子跟对方打招呼,而没有给孩子提供示范和榜样,特别是有很多人的时候,孩子不知道跟谁打招呼,是一一打招呼还是一次就好了?因而会感觉很茫然。

  

因此,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跟别人打招呼,这样孩子面临的压力降低,感觉更安全,也知道到底该怎么做。


2.积极及时强化孩子的行为

孩子如果跟别人打了招呼,内心都希望得到家长的赞赏和认可。因此,家长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行为,只要孩子表现出打招呼的意愿或行为,如叫人、身体靠近对方、微笑等,家长要马上给予表扬或强化,不必局限于口头肯定,也可以拥抱一下孩子,对孩子微笑等。


3.游戏扮演角色,让孩子体验别人的感受

很多孩子对人的态度会受某些细节的影响,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方式,让孩子体验不同人的感受,体验不被别人理睬的尴尬,让孩子能够换个角度体验。同时,可以在游戏中让孩子模仿不同的人、动物,看看可以怎样打招呼。游戏的情境下孩子都比较放松,有利于孩子将这些方法迁移到生活中。

来源:苏州幼儿指南

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吧

点击下面标题,直接阅读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了解更多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